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2020年我国碳金融市场或将爆发 市场规模至少超千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6 11:03:2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65


  碳金融,简而言之就是碳市场的金融化。依托碳配额及项目减排量两种基础碳资产开发出来的各类金融工具即为碳金融产品,从功能角度主要包括碳期货等交易工具、碳债券等融资工具和碳指数等支持工具三类。

  七省市碳交易试点正式开市以来,为了推进企业碳资产管理、活跃碳市场交易,各个试点碳市场分别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碳金融创新,推出了近20种碳金融产品,涵盖了除碳期货之外的交易工具、融资工具与支持工具等主要领域。

  以深圳为例,该试点相继推出了全国首单碳债券、首个碳基金、首个跨境碳资产回购、首个绿色结构性存款、首创配额托管模式等。葛兴安介绍,面向明年的全国碳市场,深圳还将在碳金融领域开展更多以服务管控单位节能减排需求和低碳转型要求的、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产品。

  前述碳金融报告称,从带动力、需求度、风险度和发育度四个核心指标来看,推出碳期货、碳远期、碳债券及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的条件基本成熟。2017年后如果能够推出相关的碳金融交易工具,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600-800亿元,中值4170-5560亿元;2020年后,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1000-1200亿元,乐观情景下为37500-45000亿元。

  葛兴安称,碳金融将会成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具体载体和突破口,因为随着中国碳市场的建设,碳金融相比于其他绿色金融,其市场条件和基础更加坚实。

  碳金融报告的发布人梅德文认为,发展碳金融具有不可或缺的市场功能,比如在减排总量控制、减排成本分担、减排价格发现、减排融资支持以及减排风险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碳金融市场,因此发展绿色金融,也需要同时发展碳金融。

  市场基础薄弱制约碳金融

  但是,碳金融因为缺乏坚实的市场基础,创新方向和产品受到较大限制,产品的可复制可推广性不强,以致不少行内外人士戏称为“PPT创新”。

  梅德文认为,目前碳金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挑战。在全国碳市场建设推进过程中,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小,各地企业数据基础薄弱,相关专业人才不足等,制约了全国碳市场进程,也引发了碳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他建议,要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推动碳市场建设。

  此外,碳交易处于金融监管的高压下,对于金融产品开发、创新的监管力度更为严格。碳市场的发展又需要金融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需要更活跃的交易,但是参与主体越大交易量越大,其监管风险也越大,这就需要顶层权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

  葛兴安认为,对此不必悲观失望,毕竟碳市场运行只有三年,并且各个市场相互孤立,难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说,碳金融面临的挑战也是碳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未来中国碳市场的设计导向至关重要。

  寇维维也表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目前碳市场比较初级,风控系统、法律系统、财务系统、专业人员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还不够到位。对比欧盟等发达国家,我国实施碳市场的起点更低、条件更差,例如金融、交易等体系以及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对等的管理意识,都不太成熟。但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如此迅速地建立起这一处于国际前沿的碳交易体系很不容易,出现这些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葛兴安看来,如果中国碳市场未来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的碳市场,尊重市场力量,注重发挥市场活力,碳金融的前途将无可限量。

  
 
关键词: 市场 金融 中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