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生物质能 > 正文

改革开放来的成就

关注热度:77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热心网友:生活现状发生变化文化政治经济

###

热心网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

热心网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走出茫茫草原的新牧民  敖云苏伊勒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一位牧民,他们全家从曾经放牧的胡杨林区搬进了移民新村,住进了政府免费为他们盖的砖瓦房。她的身份从一名牧民转变成了小饭店老板。和她一样的老乡们,在政府的帮助下也纷纷放下羊鞭,开起了商店、旅馆、饭馆。  敖云苏伊勒说,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年年干旱,风沙特别大,草长不好,到了冬春季节牲畜吃不饱,体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一年下来根本赚不到钱,待不下去了!  60年前,内蒙古草原只有20多万牧民,而现在已经增加到170多万人。因多年干旱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13亿亩的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面积最多时达到5.8亿亩。  为了改善牧民生活,恢复草原生态植被,2000年以来,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在内蒙古草原开始了。“刚开始决定搬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最着急的是不知道出来后咋维持生存”,敖云苏伊勒说。这是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们最担忧的问题。政府积极为搬迁出来的牧民谋求出路,专为牧民建设奶牛养殖新区,并给牧民协调贷款,引进优质高产奶牛;为移居牧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养老保险。  现在,敖云苏伊勒完全不需要担心了。2006年,纳林高勒移民新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比搬迁前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过去,由于生产、生活用水不方便,牧民一年内难得有机会洗澡,衣服也不能经常洗。如今,移民新村通了水、电和有线电视。生活条件的改变,使这些牧民衣着整齐干净,家里卧室、储藏室、厨房、餐厅、客厅分隔单设,居室窗明几净,房舍、畜棚布局合理,加工出的奶食品晾晒时都仔细用纱布盖好。  在十几万牧民告别祖祖辈辈放牧的草原,过上城里人生活的同时,区内各族人民也和他们一起享受着温馨和谐。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间,累计安置就业101万人,92万农牧民稳定脱贫,70多万城镇低收入人口享受到低保补贴,40多万特困农牧民得到困难补助,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缺医少药到看病不愁  照那斯图是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辉和乡希苏图村的牧民。几年前,他的老伴患阑尾炎术后合并肠瘘,长年卧床在家无钱医治。去年,他们一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照那斯图带老伴儿到旗医院诊疗,1.1万元手术费用,报销后自家只出了1000元。  2003年12月,内蒙古在全区范围推开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到2006年底,全区新农合试点旗县达到39个,全部覆盖农村牧区人口,参合率为82.3%;已补偿医疗费1.68亿元,受益面为35.4%。2007年,内蒙古继续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力争年内使参合率达到85%。  困难人群看病也同样享受到了优惠政策。内蒙古积极推行惠民服务政策,开展助困医疗服务。2006年,全区共开设济困病房1081个、济困门诊3539个,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997.4万元,受益人次30.9万。张拴来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林县,这位50多岁的农民带妻子来到内蒙古医院做胆囊手术。在济困病房享受了10%的药费减免。他说回去以后,新农合还可以按比例报销部分费用。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前,疾病丛生、缺医少药。广大农村牧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甚至处于无医无药的局面。全区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日久,分布面广,发病率、死亡率高。其中,鼠疫、布鲁氏菌病等危害严重;天花、伤寒、痢疾、结核病等流行猖獗。  自治区成立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围绕危害严重的鼠疫、地方病,自治区有计划地开展防治工作。先后启动实施了“农牧民健康工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卫生等建设项目,强化了从自治区到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覆盖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为全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0年弹指一挥间,内蒙古有效地控制了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疾病:1957年消灭了天花,1993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大多数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到2006年底,54个鼠疫疫源旗县中已有29个达到控制标准;94个布鲁氏菌病区旗县有81个达到控制标准;88个碘缺乏病区旗县实现了阶段性消除目标。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由自治区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6年的70.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自治区成立前的约2000/10万下降到2006年的49.7/10万,婴儿死亡率从自治区成立前的430%。下降到2006年的16.9%。。  民族教育孕育草原新星  17岁的呼日勒扎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中学读高中,现在他每年能够拿到1130元的助学补助和400元的伙食补助。为了让牧民子女能够得到更多的读书受教育机会,锡林郭勒盟2005—2006年共安排2200万元在自治区率先对高中阶段牧民子女进行补助。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改革开放成就    改革开放成就ppt    改革开放40成就    改革开放成就500    改革开放40年来    改革40年成就    改革成就    中国改革成就    医疗改革成就    农村改革成就
 
关键词: 中国 核电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