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PPP+海绵城市能否改写中国内涝“灾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5 21:05:4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70


  有媒体报道,海绵城市最初的试点名额实际上只有六七个,但最后扩容为16个,财政补贴也从50多亿元增加到了200亿元左右。

  第一批试点以二、三线城市为主,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行动较早,多个海绵城市项目已经先行,而一线城市体量过大。

  然而,就在第一批试点公布一年后,今年4月底,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再次增加了14个城市。与第一批试点不同,第二批试点城市囊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根据政策要求,竞争性审核中,在满足硬性条件的基础上,各个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总体思路是否清晰、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项目可行性以及投融资模式上的创新性最终决定了哪些城市能成为试点城市。

  “第一批试点,一线城市基本没有希望,因为大家觉得你不应该申请,你有钱,你发展花自己的钱就可以了。但是第二批就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曾帮助多个城市进行试点申报的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说。

  

  海绵城市试点资质,已成为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一位来自西南地区的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人士表示,海绵城市是从上面推下来的政策,所以地方肯定有动力。比如第一批试点城市申报时,因为材料欠缺等因素,其所在的省没有一个城市入围。后来,省里就将海绵城市作为任务层层下压,省建设厅要求,2015年12月31日之前,所有地级市必须完成特定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备申报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之用。

  “穷,很需要中央资金。”上述人士坦言,除了来自中央的驱动力,海绵城市本身可以改善城市的方方面面,但地方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希望申报以取得中央资金的扶持。

  “海绵城市契合现在国内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和老百姓的自然需求。”刘世坚说,要有高楼、宽阔马路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人们更注重城市的生活品质,不希望一下雨就发大水,连地铁也坐不了。

  此外,地方政府眼下也有稳增长的压力,“有地方治理的需求、有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央有政策的导向,匹配在一起很容易擦出火花。”

  ◆ ◆ ◆

  摸索本土经验

  “如果把建造一个海绵城市理解为打通一个人的经络,现在做的可能就只是点了一个穴位而已。”

  “第一批试点其实很仓促,设计时间只有三个月。”上述参与地方海绵城市项目的人士说,“有的地方简直就是急不可耐,希望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星期就把设计方案搞定。”

  但很多地方城市建设资料严重缺失,10年之前的项目资料基本没有,很多区域没有地下管线资料,没有水域资料,就没办法评估内涝风险。

  而设计规划又恰恰是海绵城市最重要的一环。上述人士说,制定好的实施方案大概有90%的可能性会成为现实,因为规划一旦评审通过,是具备法律效应的,在规划年限内的施工设计不能违反规划。

  由于世界各国、各城市的各个时期的气候都不一样,地形和城市建设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海绵城市并不具备直接复制的可能性。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长杨治洪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外的海绵城市建设没有大型山地城市的范例,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建设的最大难点,就是大到相关政策和规划管控,小到透水路面下排水管网的面积和口径大小,都没有经验可循。

    
 
关键词: 城市 海绵 项目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