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城市绿色发展如何抓住环保优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7 12:52:0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98


  2. 绿色生产抓循环

  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理念,从摇篮到坟墓更新为从摇篮到摇篮,全面改变了人类活动与资源、能源的关系。中国进入2030碳指标封顶准备期,全社会各行各业对碳排放指标的认识将从相对值向绝对值跨越,实现环境与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实现无限的人类发展。不仅工农业生产活动需要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应特别强调各类环境治理项目更应成为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典范,以体现环保的宗旨。例如,对治污项目的评价,长期以来缺失能耗、资源再生循环等指标的评价,用高能耗削减污染物,污染物影响介质转移等资源、能源浪费问题普遍存在。必须实施低碳考核。

  绿色循环技术成为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首选。绿色循环技术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支撑,关键是产出高附加值的再生产品,形成盈利点,并且可持续。环保产业要依托绿色循环技术形成绿色生产力支撑绿色发展,将当代的能源革命、绿色革命以及智慧城市、互联网+、柔性制造、精细化工、创意生活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热点技术相融合,全方位的削减地球“生态赤字”。

  3. 绿色生态抓环评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减少审批是弱化环评,其实环评被赋予的责任比任何时期都重,可以说环境管理所有列入法规的权利几乎都融入环评,以便突出生态环保必须预防为主的总方针。逐渐为全社会熟知的“三线一单”环评制度总体设计,依托的一是生态红线,是中共中央赋予农业部、水利部、环保部独有的权限;二是质量底线,是环保法赋予的执法权力;三是资源利用上线,是发改委、国土部、水利部、住建部、农业部重大决策的辅助支持系统,在这三线要求都确保实施的要求下,任何一个新建设项目都不能侵占生态红线,违反质量底线,跨越资源上线,并且把建设项目空间占位、排污总量、资源利用等量化指标用排污许可证固定下来,形成执法依据。这样一个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预防体系将环保部的环境管理与各部门的开发与资源利用管理相融合,是将世界各国资源、环境、生态管理体系优化组合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环评制度实施三线一单,还有开发区域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预防体系,通过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逐级完善流域内、区域内禁止开发、限制开发的各类项目清单,使预防体系具体到各控制单元和各类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三、城市绿色发展抓环保优势

  在绿色发展中,环境保护的作用不仅是执法监督,不仅是环境质量,也不仅是循环产业,更重要的是在三生融合和三生共赢中使生态环保成为发展优势,这是绿色发展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中国的环保事业已经发展了40余年,过去的40年,从1976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5年治淮,这第一个20年是以环境管理为特征,向管理要效益,建立起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制定了八项管理制度,开拓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两个效能显著的新领域,奠定了环境背景值、环境容量、环境科学的扎实基础。第二个20年,从1996年治淮,宣布向污染宣战,至2015年,以末端大治理,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特征,将环境管理与环境工程相结合,引进了几乎全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了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门类齐全的环保产业,显示出工程技术大发展。如果把第一个20年称为环保1.0,第二个20年称为环保2.0的话,我们正迎来第三个20年,也就是环保3.0时代。环保3.0从2016年进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低碳经济的新阶段,至2030年碳排放封顶,到2035年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系统大融合,以绿色循环经济为特征。

    
 
关键词: 理念 城市 生态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