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地方招商:新能源汽车项目,想要招你不容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7 10:06:49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624


特斯拉国产项目,号称是上海史上最大招商引资项目。

在各种新能源汽车行业活动上,有一群人,非常积极地和大家交换名片。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挂着“局长”“主任”等光鲜亮丽的头衔,态度却非常亲近、热情,比媒体记者、销售人员积极多了。

他们,就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人员。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投入?

另外,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见一些我们私下认为“不靠谱”乃至“骗子”的造车企业,成为某地的招商引资典型案例。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当地的市长、乃至省长,要么大笔签约,要么一起挥动铁铲,号称为几十亿、上百亿投资奠基。

这些地方官员没脑子吗?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这么过剩,这些企业这么差,为什么还奉他们为上宾?传说还送地、送钱?

《电动汽车观察家》向来不克制自己的好奇心。我们找了东北、江南和华南三个地方各一位代表,跟他们聊了聊新能源汽车招商引资那些事儿。其中江南和华南的代表,愿和大家分享。为了让他们敞开说,我们隐去了他们的姓名和所在城市。

1、江南代表:“那段时间,太疯狂了,太疯狂了”

这位来自长江三角洲招商引资工作人员,我们称他小吴吧。

小吴所在的城市,汽车产业基础不错,而且他此前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工作过,就进了招商局汽车招商部门。

江浙一带,商业气氛浓厚,人们也不追求成为公务员。小吴也觉得招商工作人员不算什么官员,“级别要科级以上才能说是官员,普通办事人够不上这个级别”。另外,他感觉,“包括一些国家级的开发区主任,也没有把自己放在官员的地位,只是职责所在,认真干好这个工作。”

收入方面,也是拿工资,但不如企业里多。“有一些绩效,不能算提成,除非是特别好的开发区或者特别好的项目。全年也到手的就是十几万。”

小吴觉得,自己和销售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销售的是地方的形象、政策、写字楼、土地。”他同样也有年度的考核目标,不过会综合看项目数量,注册资本的大小,不会一刀切。

那会不会有些项目注册资本号称很多,实缴很少呢?

小吴说,国内企业确实可能号称1个亿,到账两三千万。关于注册资本落实这块,外资企业就更好。“为什么很多地方,对外资会有更好的待遇?因为他们运营确实更规范,做事一板一眼,注册资本往往都是实缴,满额到的。另外还有环保的要求,也都会真正落实。”

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各地竞相给出优惠政策招揽。小吴回忆说,“也就是2013年和2014年之后,很多地方考核要求,要招大项目、优质项目,在此之前是不会给极为优惠政策的。”

“很多互联网造车项目,也就是PPT造车,没有什么东西,就要各种政策。而且还让几个地方竞争,互相叫价、水涨船高。”他认为,这让招商引资的风气整个坏掉了。

“我们对这种公司是不认可的。光靠现金、土地没法造车。最重要的,还是你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整车能力。”小吴说,“这波互联网造车企业之后,现在传统车企也开价很高,要的政策,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他介绍,一般来讲当地可以给出的政策包括:土地、厂房、写字楼,都以极低的价格购买或者租用;补助方面,比较大的优惠是综合性奖补、人才落地奖、购房补贴、置业补贴等等,弹性比较大,也比较好谈;在资金方面,常规可以给三年五年无息贷款。

“总体来讲,这几年政策优惠口子越开越大,有的条件已经不可思议。”但小吴认为,“江南一带崇尚理性招商,招商相对规范,财务也要平衡。优惠政策三年五年可能不一定能收回,但是十年最好要收回来,所以我们不会给出特别离谱的价格。”

他认为,招商是综合工作,给政策,只是很小的一方面。“很多规范的企业、外资企业,看重的是营商环境,政府的公信度,产业配套,市场拓展是不是有意义,政策在考量里面只占五六成。”

“我们也看过一些产业有过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然后浪费产能的现象。”他强调,招商项目要适合当地产业基础。“比如没有汽车产业链,你招一个整车企业,那就时间太长、投入太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现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也比较理性了。互联网造车风行那段时间,太疯狂了,太疯狂了。”小吴分析,地方喜欢新能源汽车项目,是因为汽车产值大,也能提升地方的制造实力、科技实力。

而且,从中央政府鼓励的战略新兴产业来看,投资比较大,需要规模化生产的,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其他产业很多都是轻资产,或者对科研储备要求比较高。

但是新能源汽车产能已经明显过剩了呀?

新能源汽车产能

资料来源:中汽中心政策研究室

“汽车产能我们也做过研究,是过剩。新能源汽车也严重过剩。但是从其他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倾向于这个产业。产能的过剩到淘汰总有一个过程,是正常循环状态,只有通过去伪存真,慢慢淘汰,然后才合并到几家,成为龙头企业。”

“对于新造车企业,我们主要看他实力和技术储备。之前好多新企业都是‘三无一缺’,没有资金、没有样车、没有技术,然后缺团队,他们也敢来。现在优质的新造车企业也已经落地了。所以我们更多看传统主机厂,像合资车企也会做独资,机会还有的。”

具体到一些项目,他的考察标准之一是,看这个企业落了多少基地,有没有开工?有没有投产?如果同期落地两三个基地,还没有开工。“不管是资金量,还是人员,都是不可能承担的。”

对于土地,转让协议一般都约定两年不开工就收回。因此企业骗地的空间也没有了。

我问小吴,如果贾跃亭拿FF项目来谈,他们会接吗?

他认为,早期贾跃亭的投资项目,不仅地方政府支持,也“骗”了很多商业机构,不能说地方政府专业度不够。“投资200亿,1000多亩地!无论哪个层面都会好大喜功,初衷肯定也是好的。但产业那么热,总有浑水摸鱼的人在里面。现在FF不可能接了。”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